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  决策公开->政府文件->遂政办
遂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遂平县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及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融合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
浏览次数:2182 投稿: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06

遂政办(2020)59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景区和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县直有关单位:

现将《遂平县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及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融合项目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0年11月5日


遂平县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及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融合项目建设方案

1.项目背景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20] 14 号)和《中共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国定同志在全省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创建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豫农领办文 [2020] 10号)精神,河南省农业农村厅7月23日印发了《河南省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创建指南》,为了使我县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发挥更好的效益,结合农业部《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农绿基地﹝2017﹞14号)要求,我县把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与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同步规划、同时建设,以确保示范区与基地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体方案如下。

2.项目范围

项目区位于遂平县常庄镇龙泉、大兴、蒋庄、常庄、蔡岗、徐楼等村,项目计划建设面积4.4万亩,其中3.2万亩在优质小麦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内,在龙泉、常庄等村建设核心示范区1万亩。

3.建设目标

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在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以提供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所需优质原料为目标,着力建设一批集中连片、节水高效、技术集成、绿色生态的现代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结合农业生产标准化、产业化、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最具前景的展示区、高标准农田规范化建设的示范区、现代农业集成技术装备应用和绿色生产方式的普及区、高标准农田改革创新的实践基地,智慧农业管控中心,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强化产销对接能力,逐步成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主体,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田土壤理化性状明显好转,地力明显提高,示范带动全省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事业及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发展。

4.项目投资

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计划投资1.57亿,其中核心示范区亩均投资5500元,其他区域亩均投资3000元。资金来源:一是示范区内符合高标准农田提升建设条件的2万亩上级3200万元财政资金;二是由河南水利水谷科技有限公司融资1.25亿元,县政府分期付款。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前三年创建资金10040万元,小麦种子款720万元由克明面业等龙头企业分年度筹集,化肥2600万元、农药及病虫害防控经费540万元、机械作业费5280万元,分年度由河南水利水谷科技有限公司筹资以入股的方式投入;通过增施生物有机肥和秸秆腐熟剂改良土壤,土壤改良费用由项目区融合上级项目资金或县财政资金投入900万元,其中第一年在由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投入3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用于园区3.2万亩购置生物有机肥和其中1万亩核心区购置秸秆腐熟剂,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第二年由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农业科技推广(88万元)及休耕轮作项目(200万元),不足部分由绿野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托管经营单位在项目区全覆盖投资支持。第三年由河南水利水谷科技有限公司以托管的方式进行全覆盖投资。年投入资金均为300万元,三年后投资方式再行制定。

5.设计标准

5.1灌溉设计保证率

低压管道灌溉工程设计保证率不低于85%;喷灌工程的设计保证率不低于90%;微灌工程的设计保证率不低于95%。

5.2灌溉田间水利用系数

低压管道灌溉工程田间水利用系数不低于85%;喷灌工程的田间水利用系数不低于90%;微灌工程的田间水利用系数不低于95%。

5.3灌溉工程使用年限

5.3.1水源井使用年限不低于10年;机井配套及灌溉设备首部使用年限不低于10年;

5.3.2输水管网地埋管道使用年限不小于15年,地面管道使用年限不小于5年;

5.3.3田间出水口、出水口保护装置、机井保护装置的使用年限不小于15年。

6.建设内容

6.1生产设施系统

“灌溉输水管道化、灌溉管理信息化、灌溉控制智能化、水肥管理精准化”为总体要求,以现代化的农田高效节水灌溉为重点,构建完备的“田、土、水、路、电”等基础生产设备配套系统。

6.1.1种植结构调整

依据现有主干道路,对现状农田格田化平整整治,根据遂平县优势特色农业种植情况,对现状农田作物进行调整优化,将大豆、花生、玉米、小麦等主要作物,以5000亩左右地块为基准进行集中连片整体规划,采取适度规模化经营。项目区内实施“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规划建设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4.4万亩,其中小麦4.4万亩,小麦-玉米轮作3.3万亩,小麦-花生轮作0.9万亩,小麦-大豆轮作0.2万亩,实现年产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花生、大豆)4万吨,形成遂平县标准化的优势特色农业种植带,打造地方名优农产品。

6.1.2灌溉工程

首部工程:根据不同灌溉模式,配置机电井配套+砖混管理房或玻璃钢井房+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水肥一体化装置+组合过滤装置+水位水量监测装置等。

输配水管网工程结合项目区总体规划和灌溉模式,管网采用树枝状和环状布置,既能满足多水源联合调度条件下的互联互通,又能满足小单元用水单项控制闭环管理。

田间灌溉工程:针对田间种植作物,采用滴灌、微喷灌、固定喷灌和大型喷灌机等不同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兼顾灌溉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手动开启功能,引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模式示范推广。

6.1.3道路工程

以现有主干道路为基础,优化设计田间路网,项目区道路修整标准为:机耕道宽度3-6m,其中机耕道主干道路面宽度5.0m,路基宽7.0米;支干道路面宽度4.0m,路基宽度6.0米。生产路路面宽度不低于3m。修建过路桥涵,设置道路警示牌和标志牌。

6.1.4输配电工程

根据田间灌溉及其他用电需求规划架设10kv输电线路,配备箱式变压器,铺设0.4kv地埋电缆,为项目区翻修机井、新建机井和大型喷灌机等用电设备配套电力。

6.2生态环境系统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减少面源污染、生态植保为抓手,构建与美丽乡村相映衬,乔木和灌木结合的绿色防护林网、生态排水系统与生态净化设施有机结合的示范灌区。

6.2.1绿色防护林网工程

现状道路两侧部分为成年杨树,部分为野生灌木丛, 比较单调,规划在成年杨树中间适当位置载种四季常青绿化灌木,并配合种植适宜生长的草本花草;对野生灌木丛路段,铲除原有植被,间隔4m重新载种槐树,并在两棵树中间套种四季常青绿化灌木及草本花草。

6.2.2排水系统工程

对现状排水沟渠进行清淤、硬化,田间排涝沟按照5年一遇标准设计,骨干排涝沟按照10年一遇标准设计。

6.2.3生态净化工程

为解决农田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每1000亩左右设置一处容积为500-1000立方米的生物沉淀池或利用现有坑塘洼地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农田污水。同时各灌溉系统均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进行少量多次的精准的灌溉施肥操作,减少面源污染。

6.2.4加强环境保护

1)建立保护区。不得在项目区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项目区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

2)尽快完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双认证”,建立县、乡和生产基地三级检验检测体系或依托具有一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加强对项目区基地投入品、基地产品和基地环境的检验检测。

6.3智慧农业系统

6.3.1建设示范区综合管理中心

示范区综合管理中心包括:项目管理中心、生产环境观测站、简易设备存放场地、耕地质量检测站等。

6.3.2搭建智慧农业管理系统

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分为“1个中心,4个平台,8个系统”:

“1个中心”:农业物联网控制中心; “4个平台”:农业大数据存储分析平台、农业物联网智能管理平台、田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平台、农田智慧气象服务平台。“8个系统”: 水肥一体化系统、智能灌溉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植保防控系统、云视频系统、产品溯源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气象服务系统。

6.3.3现代化装备

购置现代化装备,为智慧农业系统进行服务:测土配肥机、土地深耕机械、气象观测站、墒情监测点、无人植保机、无人打药机等。

6.4生产管理系统

6.4.1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

1)在项目区每个村确定1-2个示范点,每个村确定1-2个示范户。

2)建立县、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县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合作社和农户应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有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有项目区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

3)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操作规程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4)单元基地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范围、基地面积、基地建设单位、基地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

5)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统一的合作社和农户档案制度,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合作社和农户档案应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及种植面积。基地办应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并下发到农户。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由农户如实填写,内容应包括生产地块编号、种植者、作物名称、品种、种植面积、播种(移栽)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情况、收获记录、仓储记录、交售记录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应在产品出售后10日内提交项目主管部门存档,并完整保存三年。

6.4.2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1)建立项目区用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农业农村局定期公布并明示项目区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2)建立项目区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3)建立项目区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对农业投入品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

4)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农业执法大队组织力量对项目区基地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

6.4.3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1)农业农村部门组建项目区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小组,负责技术指导和生产操作规程的落实,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项目区建设的科技含量。

2)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项目区各级有关领导、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营销人员培训工作,做到持证上岗。

3)组织项目区合作社和农户学习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保证每个农户至少有一名基本掌握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的人。

7.项目建设运维模式

项目建设及后期运维采用EPC+O(设计施工总承包+委托运营,计划由河南水利水谷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建设、运维)模式,根据项目资金筹措情况分期实施。

EPC+O (设计施工总承包+委托运营)模式可以明确项目责任主体,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有效解决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运维脱节问题,确保工程质量;简化项目实施流程,节约项目实施成本,提高项目运作效率;实现设计、施工、运维资金统一调配,提高项目资金利用效率;通过合理调配建设、运营管理的各种风险,使政府和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解决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后运行和维护问题,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推动高标准农田项目“水网”“信息网”“服务网”的统筹规划、融合发展。

项目区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依托克明面业等龙头企业,项目区合作社和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绿色农产品收购合同(协议),确立企业与基地合作社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中充分发挥组织保障和示范带动作用。

主办:遂平县人民政府  承办: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   地址:遂平县建设路中段  网站维护:0396-4922539

政府网站标识码:4117280001 备案序号:豫ICP备15015865号    公网安备:41172802000011